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千亿市场在此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睡眠咖啡馆」深受消费者喜爱。这家由雀巢和日本床品工业协会合作开办的咖啡馆从不出售有助于提神的咖啡。相反,店内摆放 16 张床和 9 把椅子,为消费者提供「沉睡服务」和「午睡服务」。店内的咖啡不含咖啡因,雀巢日本官方解释称,这种咖啡有助于保证睡眠质量。

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千亿市场由此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之类似,韩国、西班牙部分城市也出现了几家专门提供睡眠服务的餐饮或咖啡店。作为「睡眠克星」的咖啡店成为了睡眠场所,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全球范围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

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睡眠协会的调查,全球约有 1/3 的人存在睡眠障碍,我国内地成年人中失眠患病率高达 57%,工作群体中有 65% 的人存在睡眠时间短、多梦等问题。

「睡不好」的人各有各的「睡不好」。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大,部分职场人士或学生会出现「明明又累又困,但就是睡不着」的状况。同时,手机、电脑、灯红酒绿的世界也是优质睡眠的「拦路虎」。

睡眠障碍容易引起一些列健康问题和经济损失。失眠患者比其他人群患抑郁症、癌症、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概率更高,更有甚者直接死亡。此外,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兰德数据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因睡眠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4,110 亿美元,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千亿市场由此诞生

数据来源:兰德数据,韬映资本整理

为了改善全球范围内的睡眠问题,各类型企业已着手布局助眠产品市场。同时,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优质睡眠买单,「睡眠经济」由此诞生。

饮料、音乐、机器人,都可以用来助眠

纵观全球,助眠产品形式多样,并已有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小到智能手环、睡眠饮料、睡眠眼镜、睡眠音乐,大到睡眠按摩椅都属于助眠产品的范畴。同时,专业医院和药物也是睡眠改善领域重要的一环。

博思数据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 年,我国助眠产品市场规模约 2,797 亿元。其中,睡眠器械及用品市场规模最大,占比 89%,睡眠药物、睡眠保健品、睡眠服务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千亿市场由此诞生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韬映资本整理

睡眠机器人是睡眠器械的代表。荷兰一所高校研发的 Somnox 机器人,是一款能够伴随和引领用户呼吸的「抱枕」。当用户难以入眠时,Somnox 会自动产生缓慢的呼吸节奏,带领用户同步呼吸并进入放松状态,降低心率和血压,最终进入睡眠。

助眠保健品中最常见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调整时差。虽然此概念似乎刚刚兴起,但 1997 年国内上市的保健品「脑白金」就含有较高的褪黑素成分。

家庭以外也是重要的睡眠场景。Google、Facebook 等公司开发「共享睡眠舱」,在公共场所或写字楼为缺觉的职场人士提供舒适的小睡场所。

全球 1/3 的人睡不好,千亿市场由此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助眠服务方面,睡眠教练和催眠师成为越来越吃香的职业。在伦敦,一位知名身体教练开办了睡眠指导课程,称可在 3 个月内教会学员如何高效睡眠,课程费高达 750 英镑(约合 6,500 元人民币)。

大公司跑马圈地,小公司适者生存

助眠市场是一个新领域,国内外企业尚未形成典型的经营模式。

在国外,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以收购或投资的方式进军助眠产品市场。2017 年,苹果收购芬兰的睡眠监测器生产商 Beddit,并将其整合到苹果生态,通过 iOS 和 Apple Watch 来控制 Beddit 睡眠监测器。

此外,也有部分科技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自行开发助眠产品,如三星公司在 2015 年研发 Sleep Sense 睡眠追踪仪。

在国内,截至 2017 年底,共有 2,000 多家公司涉足助眠产品市场。以小米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蜗牛睡眠为代表的初创公司、罗莱生活为代表的传统家纺企业凭借各自的用户规模或资金优势,研发或收购相关产品及技术,分别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打赏一下